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完成23万平方米矿区生态修复
- 2022年05月24日 11:49 亚洲建材网 点击:647
未收藏
未关注
针对干旱荒漠地区露天煤矿开采区存在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2020年7月,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实施了“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重大专项,探索建立内蒙古典型矿区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矿区生态修复模式。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乌海市露天煤矿开采区生态修复面积23万平方米,共进行了11种边坡防护模式,16种土壤改良模式,16种草灌结合、6种禾豆结合、1种矮乔与草结合等建植模式的研发工作。
目前,在内蒙古生态极度脆弱的西部草原及干旱荒漠露天煤矿矿区内还未形成围绕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土壤改良、近自然植被建植、低成本浇灌、边坡稳固、生态预警等重大问题的综合修复技术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由内蒙古智矿环保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力量,通过集成与示范超旱生“腾格里”无芒隐子草新品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联合土工绿植垫、基于固废综合利用的保水缓释土壤改良剂、图像全景拼接软件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成果,构建了以“植物种质资源+生态大数据+工程措施”为核心的矿区生态治理模式。
通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区的建设,项目确立了矿区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对于改善自治区矿区生态环境,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助力内蒙古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北方样本”、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全国矿区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借鉴。
原标题: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完成23万平方米矿区生态修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建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洲建材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亚洲建材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
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