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多多 家具检测期待完善法规
- 点击次数:716 发布时间:2006-9-23
2005年,“环保"仍旧是家居行业热门的一个议题。一整年中,家居行业也被“环保"和“污染"这两个词所困扰。
年初,人们突然惊奇地发现家具的污染竟然成了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继而,有关家具污染的鉴定、家具污染和装修污染的责任界定等问题纷呈迭出,消费者和商家各执一词,家具行业成了吵吵闹闹的一个大卖场。
不过,在纷纷扰扰中,还是有一些好消息。京城的*起家具污染官司终于以消费者的胜诉而告终,消费者周作为北京市消协今年上半年接到的594起家具污染投诉中的一个,比许多人要幸运得多。
此外,家具行业的法规也是今年人们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具使用说明》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让消费者感觉多了一份保障。但国家现行的《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释放*》标准中的漏洞还是让消费者和业内专家忧心忡忡……
无论如何,当我们在年底回望过去这一年和家具环保有关的问题时,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重头戏
*胜诉的家具污染官司
「事件回放」
今年5月5日,消费者周正在北京大钟寺明光精品家具建材家装市场订购了一套由北京市京富豪家具厂生产的价值8600元的家具,安装后发现有强烈的刺鼻气味。经检测,放有新家具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甲醛浓度是标准值的3倍多。于是,周将经营者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审判前,经销商和厂家同意了“退还消费者周全部货款并承担全部检测费用",共计人民币9000元。这是消费者在此类案件中获胜。
「年评」
现在的家具检测,只采取成套家具的一小块板材作为样品,与消费者的成品家具比较,这样的检测结果只能代表家具中一小部分板材是否符合要求。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家具成品的有害物质释放情况,检测数据也失去了控制家具污染的实际意义。并且还成为家具厂商认定自己产品为环保家具的借口和理由。对此,我们只能期待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出现,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张丝佳,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室内环境保护委员会秘书长
■其他剧情
家具检测超标仍难退货
「事件回放」
5月初,唐女士在红星美凯龙购买了北京标致家具厂生产的鞋柜、床头柜和书桌,买回来后发现味特别大。6月10日,经过对放置家具的房间空气进行检测,发现甲醛含量超标6倍。唐女士要求厂家退货,但厂家迟迟未回应。
家具公司负责人称,唐女士所购买的家具都经过了北京市木材家具质量监督检测站的检测,甲醛释放量达标,并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对于唐女士的退货要求,他认为“家具有点味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够忍受,公司会根据客户*的原则给予退货,但会收取相应的包装费和破损费。"
「年评」
唐女士显然没有周那么幸运,而她的情况也是大多数消费者所遇到的真实情况:要么退货不成,要么被经销商另收费用。自己花钱检测出了问题,也无可奈何,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主角
担心家具污染,租房住半年
去年,陈晓媛在东城区买了一套房子,装修完后通风通了2个月,但搬进去以后还是觉得室内空气中味道很明显,让人头晕,不得不老开着窗。后来,她找环保检测单位一测,空气中甲醛超标有3倍多。
陈晓媛说,她和家人怀疑都是家具惹的祸,因为我们装修完后检测并没有超标。但是拿着检测的单据到家具公司要求退换,厂家就是不认。说房子也是新装修的,应该是装修的问题。推来推去,责任难以认定。
因为担心孩子的健康在这种环境中会受到损害,陈晓媛一家只好在外面租房子住了半年多。“有家也不能回去,挺无奈的。今年看见一些家具卖场有免费的环保检测,想想要是在今年买家具,至少能放心一点。"陈晓媛说。
■续集
新检测方式有望明年推广
截至目前,对于家具行业的规范一直在进行。
在北京市场协会的*届换届大会上推出了《北京家居市场自律规范》等3项自律性规范。其中,《北京家居市场自律规范》中明确,入场交易商品需提供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报告、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国家标准的产品检测报告、产品说明书等“四证"。
业内人士也呼吁要尽快完善现行的《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释放*》标准存在漏洞,补充和完善检测项目和试验方法,出台切实围绕消费者身心健康,以消费者使用家具后安全为中心的标准。这才是解决家具消费环保问题的关键。
专家表示,在发达国家,一般用环境实验舱法(气候箱法)检测人造板及其制品的有害物质释放浓度。我国大型环境实验舱测试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明年应该会推广。这种大型环境实验舱法可以对成品成套家具的有害物质释放情况进行测试,得出的结果接近家具实际使用状况下的有害物质释放情况,在消费者购买家具时也有指导性。
[ 打印 ] [ 返回顶部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