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产品简介
2、孔洞应修平整,基层应达到一般抹灰基层标准;
3、外墙窗边、门边用抗渗砂浆(或水泥砂浆)粉;
4、钢丝网铺到窗边、门边30㎜-50㎜;
5、先粉大面积外墙,后粉护角(用抗渗砂浆或保温砂浆);
6、伸缩缝的设置,每层一道互相通圈(塑料条)高度间隔不大于3M;
详细介绍
1、基层结构因素。框架结构外墙在砼梁柱和砌体接缝处,易发生因砌体变形而造成的保温层破坏。脚手架洞口等未砌实,形成保温层局部基层不牢而破坏。外墙装饰构件固定不牢、移位,形成推拉作用,使保温层局部空鼓、产生裂纹后长期渗水,最终导致保温层脱落;
2、抗压措施不当。保温板表面荷载过大,或对负风压抵抗措施采用不合理,如沿海地区或高层建筑外墙采用非钉粘结合的粘结方式,极易使保温板块被风压破坏而空鼓脱落;
3、墙体界面处理不当。除黏土砖墙外,其他墙体均应用界面砂浆处理后再涂抹浆体保温材料,否则易造成保温层直接空鼓或界面处理材质失效,形成界面层与主体墙空鼓,连带形成保温层空鼓。保温板表面也需要使用界面砂浆处理,否则也会造成保温层局部空鼓。
为什么抹面层开裂?
1、材料因素。外墙保温的保温板密度应是18~22kg/m3,有些施工单位会以次充好,采用18kg/m3以下的保温板,密度不够,易导致抹面砂浆层开裂;保温板的自然收缩时间在自然环境中长达60天,由于生产企业资金周转和成本控制等因素,陈化时间不到七天的保温板就已上墙,这样的结果是上墙后的保温板继续收缩,粘附再保温板上的抹面砂浆层被拉裂;
2、施工技术。基层表面的平整度过大,采用黏结剂厚度、多层板、表面打磨找平等调整方法都会导致保温质量存在缺陷;基层表面的灰尘、颗粒等妨碍粘贴的物质没有进行界面处理;保温板粘结面积过小,不符合规范,达不到粘结面积的质量要求;在暴晒或高温天气下进行米面砂浆层施工,面层失水过快导致裂缝产生;
3、温差变化。*和抗裂砂浆这两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的导热系数为0.042W/(m·K),抗裂砂浆的导热系数为0.93W/(m·K),导热系数相差22倍。夏季太阳直射在抹面砂浆表面时,抹面砂浆表面温度可达50~70℃,遇突然降雨砂浆面温度会降至15℃左右,温差可达35~55℃。这种温差变化和昼夜温差、季节气温的影响,导致抹面砂浆层发生变形的量差大,容易产生裂缝。